1.有哪些性价比高的食用油可以推荐?

2.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3.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2008年食用油价走势图_2014年食用油价格

日前,有报道称黑龙江省8成以上油脂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原因是缺乏原料——大豆。对于国人而言,东北是盛产大豆的地方,东北大豆更是闻名遐迩。但是,不管你信不信,缺豆的现实就摆在那里。而且,不仅是东北缺豆,整个中国都缺豆。中国已经从大豆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变为第一进口大国。无豆自然无油,产业链下游的食用油已经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超过60%以上。超市里大量人们司空见惯的食用油品牌,其实都来自于国外。在A股市场上,专注于食物油的上市公司只有可怜的2家,1家是三季报每股亏损0.32元的东凌粮油,1家是借壳上市的西王食品。这主要源于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销售价格一直受国家管控,所以中国食用油产业其实已经退无可退。而另一个方面,行业危机导致行业从业人员陆续转行,而新兴人才也越来越少选择这个行业,13年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武汉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以及多个粮校,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油脂英才网对2013年人才流动数据调查显示,社会行业人才从业人员不及6万人,人才大多流向食品产业其他行业,包括乳业、饮料以及化工行业等。2013年,行业还因为餐饮业萎缩,以及中储粮入市食用油行业,再加上14年年调和油必须标注调和产品比例,2014年食用油企业还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

有哪些性价比高的食用油可以推荐?

金龙鱼品牌的食用油价格涨:900毫升金龙鱼花生油,几天前的价格是18.50元,21日的价格则是19.90元,涨幅约7.6%;

2.5升金龙鱼食用调和油,此前的价格是31.50元,21日的价格是35.50元,涨幅约12.7%

5升金龙鱼玉米油价格不变,为84.8元。

金龙鱼大豆油1.8l

市场价:21.00

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1.8l

市场价:25.00

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2.5l

市场价:32.60

金龙鱼食用大豆油5l

市场价:50.00

金龙鱼食用菜籽油5l

市场价:58.00

金龙鱼食用花生油5l

市场价:89.00

金龙鱼食用玉米油油5l

市场价:69.90

金龙鱼食用葵花油5l

市场价:69.50

 

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在现代烹饪中,食用油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然而,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品牌让人不知如何选择。

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性价比高的食用油品牌,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1. 橄榄油 - 健康与美味的代表

首先,橄榄油在健康方面的优势无可置疑。尤其是山姆这个品牌,其橄榄油不仅源自地中海地区的上等橄榄,更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纯特级初榨,保留了橄榄的天然香气和营养成分。

这不仅让我在烹饪中享受美味,还让我在健康上得到关怀。

而且,相较于一些高端品牌,山姆的橄榄油在性价比上更具优势,让我在有限的预算内享受到了高品质的食用油。

我的个人经历也证实了橄榄油的卓越之处。我经常用其橄榄油烤制蔬菜,结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淡雅香气,令人难以忘怀。

而且,橄榄油的抗氧化特性让我更有信心在烹饪中选择它,既为家人带来美味,又为他们的健康着想。

总之,橄榄油作为健康与美味的代表,不仅在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性价比上也具备优势。

个人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正确选择食用油不仅是对美味的追求,更是对家人健康的保障。在未来的烹饪中,我将继续信赖橄榄油,用它为每一道菜肴增添独特的魅力与味道。

价格:118元 3升性价比超高

2. 花生油 - 亲民选择

在众多食用油中,花生油以其亲民的价格、独特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成分而备受青睐。作为一款性价比高的食用油,花生油不仅价格适中,还拥有许多令人满意的优点。

花生油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稳定性,适用于各种烹饪方式。无论是炒菜、炸鱼还是烤肉,花生油都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不易产生有害物质。同时,花生油的香味独特,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它的中等烟点使它成为炒菜的不二之选,不仅能使食材保持原汁原味,还能散发出浓郁的花生香。

花生油的成分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心血管健康。此外,花生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自由基对身体的损害。

我个人在家庭烹饪中常常选择「金龙鱼」的花生油。我发现这个品牌的花生油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在烹饪时不易产生大量烟雾,独特的花生香气也能让家人的餐桌更加诱人。

我喜欢用它炒制各种蔬菜,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兼顾了营养与健康。

总的来说,花生油作为一款性价比高、稳定性强、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在烹饪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无论是做一道简单的家常菜还是准备一桌丰盛的盛宴,花生油都能为菜肴增色添香,为我们的美食之旅锦上添花。

价格:价格很实惠,69每瓶,大概3升一瓶

3. 葵花籽油 - 营养均衡的伙伴

葵花籽油,作为一款营养均衡的食用油,在众多食用油中独具优势。品牌选择方面,我发现鲁花的葵花籽油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

这款葵花籽油的性价比极高,不仅价格适中,还在营养价值方面做到了平衡。葵花籽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这对维持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我喜欢它的轻淡口感,不会在炒菜时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而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相对稳定,不易产生有害物质。

成分上,鲁花的葵花籽油用优质葵花籽榨取而成,保留了天然的植物营养。

我曾用它制作过凉拌菜,用它拌炒过海鲜,每次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清香和美味。而且,由于葵花籽油富含维生素E,也成为了我家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在我的烹饪实践中,鲁花葵花籽油成为了我信赖的伙伴。它不仅为美食增添了香气,更为健康饮食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葵花籽油以其营养均衡、性价比高、多功能的特点,深深吸引了我,成为我家厨房中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4. 芝麻油 - 东方美食的灵魂

在丰富多彩的烹饪世界中,芝麻油犹如一颗明亮的明珠,闪耀着东方美食的灵魂。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多样的用途,让我在美食探索中找到了独属于它的魅力。

芝麻油不仅因其浓郁的香气受人喜爱,更因其出色的性价比而备受推崇。在众多品牌中,我发现李锦记的芝麻油质量与价格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这款芝麻油不仅价格适中,而且其浓郁的香气能够让菜肴在短时间内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芝麻油独特的特点在于其深沉的香味和浓烈的滋味。每一滴芝麻油都蕴含着浓厚的芝麻香,为炒菜、凉拌菜、火锅等美食增添了独特的风味。它能够将普通的食材变得独具风味,仿佛在舌尖上跳跃的音符。

这款芝麻油的成分纯正无添加,以优质芝麻为原料,经过精心的提取和榨取而成。我常用李锦记芝麻油为我的拌面料理增色,只需几滴,便能使普通的面条变成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

在我看来,芝麻油不仅是东方美食的灵魂,更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李锦记芝麻油以其性价比高、独特的香味和纯正的成分,在我的烹饪征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让我感受到烹饪的乐趣,也让我的美食更加丰富多彩。

零一有话说:

在选择食用油时,性价比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从橄榄油的健康与美味,到花生油的亲民选择,再到葵花籽油的营养均衡,以及芝麻油为东方美食锦上添花,这些品牌都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我的烹饪实践中脱颖而出。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不仅为美食添彩,更是对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验分享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美味又健康的餐桌。

选择适合的食用油,就如同烹饪一道美味佳肴,需要精心挑选原材料,注重细节,用心对待。

正如食用油为美食增色添香,我们的选择和付出也将为生活平添温馨和幸福。让我们在烹饪的征程中,始终保持对食材的敬畏,以及对美食与生活的热爱。

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价格不会下降,不过花生油和香油价格仍会保持稳定。受大豆期货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油也开始全面涨价,一天之内,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从41元上涨到44元,5升装火鸟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装福临门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涨幅超过10%.

除了猪肉和鸡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遗憾的是,食用油也没有逃离价格暴涨的怪圈,其涨幅甚至高于股票的涨幅。

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库存较多,货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导致价格上涨还是原料价格飞涨?经过一系列调查。记者发现油料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竟然来自一场悄无声息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争夺战。食品占CPI权重的30%强,而油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拉动了CPI的增幅,因此作为CPI的调查之一,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波幅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调查,仅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的批发价涨8%,售价110元、5L金龙鱼调和油从56元上涨至60元,5L的鹰唛玉米油从60元涨到65元,5L的金龙鱼玉米油从68元涨到70元,5L胡姬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88元涨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要涨到130元/瓶,涨幅近五成. 而在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口味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销量又占所有油脂销量的60%,因此,本次调查记者便以大豆的涨幅作为样本。失去大豆定价权如此全面的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油料价格的上涨,而作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价格为何涨幅如此剧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业内人士说,“三年前中美爆发的‘大豆战争’,让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后来在国际上,我们就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行情论坛)购团,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然而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当时中方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片面听信美国公布的虚研究报告,从而在国际豆价大幅下跌前夕在高价位上吃进了大批大豆。”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这个时候,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2006年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大豆危机导致“产业失窃”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然而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又正处于下降周期,因此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反而加剧了定价权的丢失。

由于在国际大豆的期货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始终要伴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今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大幅的锐减。而豆农对于种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

作为豆油的原料,大豆价格随国际价格起落,其波动反应必然也就辐射到我国的食用油领域。因此在今年我国油价持续上涨来看,其直接的原因是:丧失国际定价权!

国储油双刃剑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里的抢手货,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论起涨价的速度,还是大豆油数第一。

而在整个油料作物方面,近几年的生产规模萎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产量下降,再加上国内的需求增长,油料自给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时逢大豆价格上涨时期,其他食用油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了平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食部门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将国家储备油以竞标的形式投向市场。全国投放总量达到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作为分会场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总经理向记者坦言,国家打开粮食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够以此开控制油价的上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产生多大的平抑物价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竞标现场,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会场里聚集着南方部分省区的油商,当时巢湖、苏州、东莞地区的大豆油的起拍价都在8150元/吨—8750元/吨之间。一个起拍单位通常是1000吨左右。负责拍卖的储备部刘经理事实上在肯定国家的这一做法:“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卖国储油啊!而且来竞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业,竞标成功后,他们必须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所竞得的食用油向市场投放。这么一来,市场的缺口就相对小了,价格也就自然低了起来。”

而从厦门专程赶来竞标的陈乔在为一家食用油企业服务,在他眼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要为市场做善事的商业机会,“国际大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后市也在看涨,这样的一批油下来,我们做加工的当然负担就小了!”据陈乔透露,事实上来竞标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业,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厂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龙鱼和北方的鲁花等厂家,在他看来,这样的竞标会,其实是一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盛宴,“主要是这个价格(竞标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与此同时,后市看涨的预期很强烈。”而对于能否通过国储油的公开发售以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陈乔答得很直接:“不会。”这时,苏州的中央储备量直属库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吨的价格起拍,通常这样的起价,成交价都会在9000元/吨左右成交。

负责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的研究员胡锋也同意这一观点,由于食用油并没有太大的季节差异,因此需求总体是平稳增长的。国储油的竞拍,只是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油企不会因此而将这批油降价出售,特别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的豆油的价格正在10000元/吨上坚挺地走着。其中沈阳的价格达到了11700元/吨,广州的出厂价也达到了11800元/吨。天津、山东、张家港、厦门等地的价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吨左右。与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阳的价格上涨了200元/吨,广州的价格也上涨了400元/吨,全国这一天的涨幅在400~500元/吨之间。与2007年9月底的那场竞标相比,每吨已经高出了2000多元。

进入4月份,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走势呈现一种新气象:豆粕、棉粕等粕类产品

一涨再涨,而豆油、棉籽油等食用油价格一再下跌,且较为明显,受棕榈油价格较

低和需求低迷影响,天津地区毛豆油最低成交价格已经到了5720-5730元/吨,山东

、华东、华南地区二级豆油也降到5750元/吨左右,国内大部分地区豆色拉价格多

降至6000元/吨以下;受豆油行情的打压,棉籽油价格也有所下跌,湖北荆州地区

报价560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566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5620元/吨,山东邹平地

区5600元/吨,山西运城地区5900元/吨,跌幅多在30-50元/吨之间。

促成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因素分析:

一、4月下旬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有望到港。

由于南美交通运输吃紧及豆农的可能惜售,据传大批南美大豆到港时间可能要

延误一个月。但以上消息还有待证实,而自4月下旬开始有南美大豆到港已是不争

的事实,即使以上消息被证实,依然有小批量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不断到港,多少

也会对豆油乃至食用油价格的下跌产生影响。

二、气温升高,棕榈油形成冲击。

由于近期国际棕榈油价格一跌再跌,为我国进口商入市购提供了良好机遇。

据统计,我国3月份船期棕榈油购买量达30万吨,至今4月份船期购买量也已达20万

吨。目前,各沿海口岸进口棕榈油正大量运抵,并且据预计后期到港量还将增加。

而自进入4月份以来,各地气温正在普遍升高,一些地方最高温度已达25℃,棕榈

油用途正在增加,有的地区已可以代替豆油,甚至已开始用于掺兑豆油及色拉油等

其它食用油,由于价格较低(目前与豆油存在1000元/吨的价差优势),对国内食

用油的冲击将日益显现,必然会拖动食用油整体价格的下降。

三、进口豆油不断到岸。

目前,已开始有南美豆油到港,进口成本与国内现价低300元/吨以上,并且根

据CNGOIC消息,今年我国豆油的进口量将达到150万吨,后期进口数量巨大,所以

进口豆油对国内食用油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有望对后市形成打压。

四、菜籽收获压力。

今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达820万公顷,较去年增加9.2%,各地油菜籽长势也

普遍良好,预计今年油菜籽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比去年增长17.8%。据观察,

一些地区早熟品种再过10几天即4月下旬左右可以收割,5月上旬就可大量上市,菜

籽收获压力将在近期形成,推动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下跌。

五、国储油换库。

目前,国内豆油及菜油价格居高不下,使国储油有了轮出和用进口豆油进行补

库良好机会。各地油厂和国储库已经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展开了国储油轮出和库存陈

食用油的抛售工作,将有利于国内食用油价格的继续下跌。

六、食用油消费无明显增长趋势。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食用油消费量较为稳定,除了节日因素

消费量可能增加外,不可能因为价格高低而增减消费量,这无疑是对国内低迷油脂

行情的严重打击。

简而言之,食用油行情的下调,油厂需要提高粕类产品价格来保证利润,而粕

类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也给了食用油价格的下调空间,近期国内油粕产品价格反

差趋势还将延续。值得关注的是有关"南美大豆将推迟一个月到港"的传言,如果此

消息得到证实的话,油粕产品价格反差时间还将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