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辆汽车在加油站加了9.2升自由付了89点二二十四元每升汽油,多少元

2.为什么要对价格设定上限?

3.价格管制的意义与效应?拜托各位了 3Q

4.95号汽油加满是什么梗?

5.怎样理解价格管制

汽油价格可以自由调整吗_汽油调价上下限

1 、双向交易(价格涨了可以获利,价格跌了也可以获利,例:(跌如何赚钱)向朋友借了一个苹果2元卖掉,路上回来买了一个1.8元的苹果还给朋友,中间赚取了0.2元的差价)

2 、T+0的交易模式(今天买的今天就能卖,交易自由,并且当天没有限制交易次数,想买就买,想卖就卖,即时成交,有良好的止损机制,不用担心被套牢)

3 、24小时的交易时间(凌晨4点到6点,系统结算时间,其他22个小时都能正常交易。周末和法定节日正常情况下休市,冬令时除外)

4 、3%保证金交易模式(即,市价350元/桶的原油,只需要10.5元就能拥有这350元/桶的交易权限,投入的资金占用好,可获利的空间大)

5、建设银行或者中国银行第三方资金托管,实盘账户与绑定,一户一号,无论资金怎么流动,都是在自己的账户上。

1、张三在中经商品交易中心投资10万元在原油350元/桶买涨交易1000桶的交易1手在原油360元/桶选择卖出那么张三的盈利如下:

保证金=350元/桶*1000桶*1手*3%=10500元

手续费=350元/桶*1000桶*1手*万分之七(0.0007)=245元

=3600元/桶*1000桶*1手*万分之七(0.0007)=252元

盈利 =(360-350)*1000桶*1手 =10000元

实际盈亏=10000-245-252=9503元

张三投资10万拿了1万资金去买原油上涨从中赚了10个点他的盈利是9503元这是短期的一个回报率下面是中长期的回报率

看的懂?

一辆汽车在加油站加了9.2升自由付了89点二二十四元每升汽油,多少元

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迎来“二连跌”。

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今日24时起,国内汽油价格下调440元/吨,柴油价格下调425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下调0.35元/升、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分别下调0.37元/升和0.36元/升。

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的用油成本因此减少。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少花17.5元左右;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燃油费用减少14.4元左右。

据隆众资讯计算,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和92号汽油零售限价均在7.7-7.9元/升左右;部分地区如西藏和海南的92号汽油零售价仍在8元/升以上。

本轮是今年第二十三次成品油调价,也是年内第九次下调。本次调价过后,今年成品油调价呈现“十三涨九跌一搁浅”的格局。

本轮零售限价的调整,为今年下半年的最大跌幅,也是今年全年的第二大跌幅。4月15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年内首跌,汽油价格下调545元/吨,柴油价格下调530元/吨,为年内最大降幅。

本成品油计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

金联创成品油高级分析师王延婷指出,在本轮计价周期中,七国集团(G7)对俄罗斯石油设定的价格始终分歧不断,且限价政策或较为灵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供应收紧的担忧。此外,经济扩展预期放缓,需求忧虑继续升温,也导致原油价格震荡走低。

12月欧佩克+会议决定产量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疫情管控政策调整,以及美联储放缓加息预期升温等因素则对油价形成支撑,国际油价一度反弹,但原油变化率始终处于负值区间波动。

据金联创测算,截至12月5日的第十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82.22美元/桶,变化率为-8.06%

截至北京时间12月3日凌晨收盘,WTI1月原油期货结算价跌1.53%,报79.9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2月期货结算价跌1.51%,报85.57美元/桶。

在新一轮计价周期开始之际,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几项重要政策落定。

12月5日,欧盟禁运俄罗斯海运原油,以及G7集团、欧盟与澳大利亚对俄罗斯石油设置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的方案同时生效。在这一价格上限机制下,西方将禁止为超过限额的俄罗斯原油货物提供金融和运输保险等服务。

当地时间12月4日,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表示,西方的这一举动严重干涉并违背了自由贸易规则,将引发供应短缺,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

诺瓦克称,俄罗斯正在研究禁止使用价格上限工具的机制。即使不得不减产,俄罗斯也将只愿意在市场条件下与俄罗斯进行合作的国家出售石油和石油产品。

此外,当地时间12月4日,欧佩克+宣布将维持石油生产配额不变,即保持日均下调200万桶的水平。

机构对下一轮成品油价调整的方向,分歧较大。

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李彦对界面新闻表示,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小幅上涨的趋势。

“目前欧佩克+坚定减产立场,俄罗斯也表态不会向接受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口原油,供应趋紧氛围仍在延续。”李彦预计,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

王延婷则认为,短期内原油走势依然较为震荡,新一轮零售价搁浅概率较大。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高青翠表示,欧佩克+维持产量不变的基础上,欧洲石油的出口禁令即将实施,后续将关注欧洲某国如何回应,同时中旬美联储加息概率加大,后期国际油价或宽幅波动为主。

高青翠预测,下周期伊始,原油变化率仍处于负值区间,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预期初现,成品油零售限价或有“三连跌”可能。

按照当前成品油调价周期测算,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2年12月19日24时开启。

为什么要对价格设定上限?

解法一:

去时耗费汽油量=180/8=22.5(升)

到公司所剩油量=30-22.5=7.5(升)

回来消耗的油量=去时消耗的油量=22.5(升)

需要最少加油量=22.5-7.5=15(升)

答:回来至少需要加15升汽油.

解法二:

去时耗费汽油量=180/8=22.5(升)〈30(升),说明去时可以到公司

来回总耗油量=22.5*2=45(升)

需要最少加油量=45-30=15(升)

答:回来至少需要加15升汽油.

价格管制的意义与效应?拜托各位了 3Q

当冰激凌短缺的形成是由于这种价格上限时,一些配给冰激凌的机制自然就会出现。这种机制可能是排长队:那些愿意提前来到并排队等候的人得到一个冰激凌,而另一些不愿意等候的人得不到。另一种方法是,卖者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偏好来配给冰激凌,只卖给朋友、亲戚或同一种族或民族的成员。要注意的是,尽管价格上限是由帮助冰激凌买者的愿望而促成的,但并不是所有买者都能从这种政策中受益。一些买者尽管不得不排队等候,但以较低的价格得到冰激凌,而另一些买者根本得不到任何冰激凌。

冰激凌市场的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一般规律:当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然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这种价格上限之下产生的配给机制很少是合意的。排长队是无效率的,因为这样做浪费了买者的时间。根据卖者偏好的歧视既无效率(因为物品并没有给予对它评价最高的买者)又可能是不公正的。与此相比,一个自由竞争市场中的配给机制既有效率又客观。当冰激凌市场达到均衡时,任何一个想支付市场价格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冰激凌蛋卷。自由市场用价格来配给物品。

案例研究 加油站前的长队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中讨论的,1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提高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由于原油是用于生产汽油的主要投入,较高的石油价格减少了汽油供给。加油站前的长队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驾车人常常不得不为了买几加仑汽油而等待几个小时。

95号汽油加满是什么梗?

价格管制 从古至今,一直在试图设置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旧约禁止在放贷时收取利息,中世纪的固定了面包的价格上限,而近年来的美国固定了汽油的价格、纽约市的房租以及最低工资等等。有时不止控制一些特定商品的物价而是试图控制整体物价水平,美国就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朝鲜战争期间以及11到13年尼克松执政期间取这种做法。对价格管制的拥护是人们容易理解的,尽管它们并没能保护好消费者权益并且伤害了其他人。价格管制坚持保护了那些在价格上涨时生活尤其艰难的人。禁止高利贷(对借出去的钱款收取极高的利息)是为了保护那些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借贷的人;面包的价格上限是为了保护那些穷得只能以面包为生的人;房租上限是为了保护那些在房屋供不应求时租房的人,否则房东就会“坐地起价”。 虽然价格管制常常被使用,虽然表面上对价格管制的呼吁是有逻辑可言的,但除非在短暂的紧急时期,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反对价格管制。原因是价格管制扭曲了的分配。用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话说,经济学家可能知道的不多,但他们确实知道如何制造过剩和短缺。用来防止价格高出某一特定水平的价格天花板,会造成短缺。而用来防止价格低于某一特定水平的价格地板,会造成过剩。设对于汽车轮胎的供给和需求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达到平衡,却在这时设定了比现有价格更低的价格天花板。轮胎的供给量将会减少,但是轮胎的需求量却会上升。结果供不应求,货架被抢购一空。尽管一些消费者足够能够以低价买到轮胎,但其他的很多人将被迫买不到轮胎。 因为价格管制阻止价格体系分配供给,必然要有其他的分配机制来代替。排队,这一在东欧经济下常见的情形,是一种可能。当美国在13年到19年间设置汽油价格上限时,商人以“先到先得”的理念销售汽油,这让司机们略微尝到了苏联人民的生活的滋味:他们不得不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汽油。汽油的真实价格,包括人们为汽油付出的货币以及他们花费在排队上的时间,往往比价格管制以前的价格还要高。比如,在19年某个时候,把汽油价格固定在每加仑1美元。如果市场价格是1.2美元,一个买了10加仑汽油的司机表面上省下了2美元,但如果这个司机必须花费半小时用来排队,而她的时间每小时价值8美元,她真正花费的就是10美元汽油费加4美元时间成本,最终汽油的价格变成了每加仑1.4美元。当然,一些汽油是商人留给朋友、老顾客、政界相关的人,还有愿意暗中多付些钱的人的。逃避管制的激励一直存在,逃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没有止尽的。具体方式有赖于物品活服务的特点,产业的组织形式,的行政力度等等。一种最简单逃避价格管制的方式就是降低产品质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汉堡里面夹肥肉,糖果比原来小了并且使用劣等原料,房东减少了他们对出租的房子的维护。能够通过发布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来打击这些降低质量的行为(规定汉堡里必须夹有足量的瘦肉,出租的房屋至少每年要粉刷一次等等),辅以监督和行政手段。但是这也意味着管理价格体系的官僚机构要更加庞大,更有侵犯性,花销也要更大。 有时更加狡猾的方式也会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捆绑销售。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能以官方价格购得小麦面粉,消费者常被要求购买超过他们需要的黑麦或者土豆面粉。被迫的提高消费是另一种狡猾的方式。设想一个制造商,在一条生产线上大规模生产质量较次,价格也较低的产品,并且缓慢地涨价;在另一条生产线上小规模地生产质量较高,价格也价高的产品,涨价幅度也大。当引进了价格天花板使两条生产线都处于短缺状态时,这个制造商就会终止那条低价生产线,迫使消费者“提高消费标准”,购买高价格的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这个原因,做出过很多努力来迫使服装制造商继续低价格生产线的生产。可是就在在尼克松总统施加控制下的七十年代早期,钢铁制造商宣称取消了中等钢板的生产,诱导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钢板。 不仅生产者有提高价格的激励,一些买者也有支付高价的激励。结果可能是买者暗地里向卖者支付一笔钱(比如给有租金控制的房屋的监管人一笔贿赂)或者市场将演变成一个完全的,商品的买卖都在暗中进行。的价格不止比官方价格高,也比自由市场价格更高,因为买者通常对商品有着急切的需要,而且一旦交易被发现,买卖双方都会面临惩罚。 排队、逃税、交易的显著代价促使强制执行一些分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发放购物券,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固定数量的受控商品。比如说,每个汽车司机得到允许他购买一套新轮胎的购物券。配给解决了一些由价格管制造成的短缺。由于发放的购物券必须和产量相当,生产者不能再轻易地把他们的产品转移到了;发货人接受贿赂以及要求捆绑销售的激励也小了;因为只能购买很少量的商品,消费者也不再有出高价的激励。 但配给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要承担这样的艰难职责:调整配给使之适应波动的供求变化,满足私人消费者的要求。一些情形中,给每个消费者分配同样多的商品是可行的(城市被围困期间的面包分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更多时候,消费者的需求并不统一,甚至大相径庭,配给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难题。一些司机开车较多,需要买很多汽油,另一些却开得少。 一种解决办法依据每个消费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配给。内科医生和推销员会得到额外的汽油配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公众委员会(community boards)就有权向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发放额外的配给。但是这个中,偏袒和腐败的危险,尤其在爱国主义精神削弱的时候,是很明显的。一种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允许购物券自由交易。这给那些出售多余购物券的消费者带来了收入,同时也提高了买入购物券的消费者的。但白市(官方市场)不能鼓励生产者增加产出,要结束这种情况只有取消价格管制。 看到价格管制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会问为什么价格管制还会被实行,为什么有时价格管制甚至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答案是(在某种程度上),大众通常不能看到价格管制与它们所产生的问题之间的联系。生产商取消低价格生产线通常被理解成是对穷苦大众的冷漠无情而不会被理解成是价格管制的结果。但价格管制确实总能惠及一部分消费者,他们会强烈要求公众的同情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极力游说实行价格管制。最低工资会造成不熟练工人的失业,但它确实提高了仍然保有工作的贫困工人的收入;租金控制使年轻人找到出租的房屋变得更难了,但它确实为那些在价格管制颁布时已经租到房子的人们控制了房租。 当公众警觉到通货膨胀将要失控时,就会实行物价总水平管制(在多种商品上都实施价格管制)。在20世纪,战争通常是实行物价总水平管制的原因。那时,价格控制产生的积极的心里影响,至少在短期,可以说远远超过短缺、官僚主义、、配给造成的损失。通货膨胀率的飙升会造成疯狂抢购、罢工以及人们对那些被认为是受益于通货膨胀的少数族裔的仇恨,等等。价格管制将缓解这些威胁,尤其在爱国之情使人们都愿意遵守管制时。然而,一旦战争结束了,这些好处也就不复存在了。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战争期间的通货膨胀,很多也并不是由于抢购,而是由于带有通货膨胀倾向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造成的。从战时价格管制抑制了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价格上涨的层面上讲,价格管制只是把预期的日期推后了,把速率不变的通货膨胀变成了先慢后块的通货膨胀。而且,在战时价格管制之下,表面上的物价指数稳定只是一种幻象。价格管制会带来的一切问题——排队、逃避管制、、配给,向消费者提高了商品的真实价格,而且这些影响在计算价格指数时只被部分地考虑到。当价格管制被取消之后,被隐藏的通货膨胀就会显现出来。比如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测量出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当价格管制被取消之后,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12月,物价指数飞涨了18个百分点,为二十世纪年涨幅最大。 用物价总水平管制来控制通货膨胀是十分困难的,这部分是因为有些商品的价格会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有时会有意识地允许一些商品不受价格管制。只管制一些商品(比如钢铁、小麦、石油)价格的原因是这些商品至关重要,控制住它们的价格就能控制整体物价水平。但需求倾向于从被管制的部门转移到未被管制的部门,结果就是未被管制的部门物价上涨比先前更快。分配会根据物价改变,对于未被管制部门的供给将会增加,当然代价是提供给被管制的部门的供给减少。因为原来的被管制部门包括很多重要的原料生产企业,这些原料产出的减少,会带来令人十分焦躁的局面。这样,如果价格管制持续的时间很长,原本只想控制某些物品价格的会把它演变为全面的价格管制。这正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 困扰着物价总水平管制的第二个问题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是要一个简单的,看起来又很公平的呢,还是要一个有足够弹性来维持表面上的效率的呢?简单,要求保持大多数物价不变;但效率,要求频繁的调整。而且相关价格的调整,使官方的管制要服从于没完没了的游说和关于不公平的抱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这种矛盾就尖锐地凸显了出来。一开始,相关价格频繁地调整,这是经济学家们的建议,他们相信为了避免潜在的短缺和某些市场的扭曲,这是必须的。但是越来越多的投诉声称这项是不公平的,它并没能阻止通货膨胀,并且导致了1943年罗斯福总统著名的“坚守防线(hold-the-line)”指令,冻结了大多数物价。不论它作为经济政策有怎样的缺陷,这项指令本身是容易理解也是容易向公众推广的。 在和平时期施行价格管制很有可能是为了使通货膨胀率的降低变得容易些。在很长时间的通货膨胀后,如果引进一项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缓通货膨胀,很多物品的价格还会以较高的速率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尤其是工资还会持续上涨,因为劳动合同是长期的或者工人并不能立刻感知到政策的变化。这样就又反过来提高了失业率,减少了产量。用禁止工资上涨超过新的需求和价格的办法,价格管制可以减少通货紧缩的代价。从这个观点出发,约束性的货币政策,是治疗通货膨胀的主药,而价格和工资管制则是药用以缓解疼痛。虽然这在逻辑上是可以接受的,但结果通常并非如此。在公众的眼中,价格管制免除了货币部门(在美国是美联储)对于通货膨胀要负的责任。结果是,联邦要避免经济不景气的压力导致持续的甚至加速的货币过度供给。止痛药被误当成主药了。相似的情形曾经发生在11年的美国,尼克松总统施行管制的时期。尽管管制被赋予了正当理由,它们是为了“赢得时间”好让更加重要的抑制通胀的措施得以施行。但货币政策依旧是扩张性的,甚至比之前更甚。 对于价格管制的研究给我们好好上了关于自由市场的一课。仔细研究那些管制阻碍了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案例,我们会更加珍惜价格机制一贯的优雅和效率。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有效率的短期价格管制,对经济史公正的解读完美地说明了那些情况是如此至少。

怎样理解价格管制

95号汽油加满的梗指油价飙升,95号油价格很高了,让人们惊呼加不起,再也不敢说“加满”了。

在上一轮的油价调整中,95号汽油每升上调了价格,汽油价格经过4轮的调整,累积上涨到了上千元元每吨。

经历过上一轮的调整之后,加满一箱95号汽油比起之前大概要多花十多元(参照家用轿车50升的容量来计算)。而在这次之后(2022年3月17日新一轮油价调整),预估家用轿车加满一箱油的用油成本还将增加几十元左右。

95号汽油加满成炫富梗:

2022年最新都炫富方式又开始变了,继幸福生活的标准,从吃肯德基不用等周四的炸鸡自由,转变为了拥有冰墩墩的自由后,最近95号汽油涨价到很高的价格,不少网友调侃,“95加满,倾家荡产”,如今在加油站说出一句,“95加满”再一次成为了新的炫富方式。

网友,“看来我也要告别。”

女朋友一句95加满,她是豪横了,而我却瑟瑟发抖啊。

从古至今,一直在试图设置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旧约禁止在放贷时收取利息,中世纪的固定了面包的价格上限,而近年来的美国固定了汽油的价格、纽约市的房租以及最低工资等等。有时不止控制一些特定商品的物价而是试图控制整体物价水平,美国就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朝鲜战争期间以及11到13年尼克松执政期间取这种做法。对价格管制的拥护是人们容易理解的,尽管它们并没能保护好消费者权益并且伤害了其他人。价格管制坚持保护了那些在价格上涨时生活尤其艰难的人。禁止高利贷(对借出去的钱款收取极高的利息)是为了保护那些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借贷的人;面包的价格上限是为了保护那些穷得只能以面包为生的人;房租上限是为了保护那些在房屋供不应求时租房的人,否则房东就会“坐地起价”。

虽然价格管制常常被使用,虽然表面上对价格管制的呼吁是有逻辑可言的,但除非在短暂的紧急时期,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反对价格管制。原因是价格管制扭曲了的分配。用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话说,经济学家可能知道的不多,但他们确实知道如何制造过剩和短缺。用来防止价格高出某一特定水平的价格天花板,会造成短缺。而用来防止价格低于某一特定水平的价格地板,会造成过剩。设对于汽车轮胎的供给和需求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达到平衡,却在这时设定了比现有价格更低的价格天花板。轮胎的供给量将会减少,但是轮胎的需求量却会上升。结果供不应求,货架被抢购一空。尽管一些消费者足够能够以低价买到轮胎,但其他的很多人将被迫买不到轮胎。

因为价格管制阻止价格体系分配供给,必然要有其他的分配机制来代替。排队,这一在东欧经济下常见的情形,是一种可能。当美国在13年到19年间设置汽油价格上限时,商人以“先到先得”的理念销售汽油,这让司机们略微尝到了苏联人民的生活的滋味:他们不得不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汽油。汽油的真实价格,包括人们为汽油付出的货币以及他们花费在排队上的时间,往往比价格管制以前的价格还要高。比如,在19年某个时候,把汽油价格固定在每加仑1美元。如果市场价格是1.2美元,一个买了10加仑汽油的司机表面上省下了2美元,但如果这个司机必须花费半小时用来排队,而她的时间每小时价值8美元,她真正花费的就是10美元汽油费加4美元时间成本,最终汽油的价格变成了每加仑1.4美元。当然,一些汽油是商人留给朋友、老顾客、政界相关的人,还有愿意暗中多付些钱的人的。逃避管制的激励一直存在,逃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没有止尽的。具体方式有赖于物品活服务的特点,产业的组织形式,的行政力度等等。一种最简单逃避价格管制的方式就是降低产品质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汉堡里面夹肥肉,糖果比原来小了并且使用劣等原料,房东减少了他们对出租的房子的维护。能够通过发布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来打击这些降低质量的行为(规定汉堡里必须夹有足量的瘦肉,出租的房屋至少每年要粉刷一次等等),辅以监督和行政手段。但是这也意味着管理价格体系的官僚机构要更加庞大,更有侵犯性,花销也要更大。

有时更加狡猾的方式也会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捆绑销售。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能以官方价格购得小麦面粉,消费者常被要求购买超过他们需要的黑麦或者土豆面粉。被迫的提高消费是另一种狡猾的方式。设想一个制造商,在一条生产线上大规模生产质量较次,价格也较低的产品,并且缓慢地涨价;在另一条生产线上小规模地生产质量较高,价格也价高的产品,涨价幅度也大。当引进了价格天花板使两条生产线都处于短缺状态时,这个制造商就会终止那条低价生产线,迫使消费者“提高消费标准”,购买高价格的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这个原因,做出过很多努力来迫使服装制造商继续低价格生产线的生产。可是就在在尼克松总统施加控制下的七十年代早期,钢铁制造商宣称取消了中等钢板的生产,诱导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钢板。

不仅生产者有提高价格的激励,一些买者也有支付高价的激励。结果可能是买者暗地里向卖者支付一笔钱(比如给有租金控制的房屋的监管人一笔贿赂)或者市场将演变成一个完全的,商品的买卖都在暗中进行。的价格不止比官方价格高,也比自由市场价格更高,因为买者通常对商品有着急切的需要,而且一旦交易被发现,买卖双方都会面临惩罚。

排队、逃税、交易的显著代价促使强制执行一些分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发放购物券,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固定数量的受控商品。比如说,每个汽车司机得到允许他购买一套新轮胎的购物券。配给解决了一些由价格管制造成的短缺。由于发放的购物券必须和产量相当,生产者不能再轻易地把他们的产品转移到了;发货人接受贿赂以及要求捆绑销售的激励也小了;因为只能购买很少量的商品,消费者也不再有出高价的激励。

但配给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要承担这样的艰难职责:调整配给使之适应波动的供求变化,满足私人消费者的要求。一些情形中,给每个消费者分配同样多的商品是可行的(城市被围困期间的面包分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更多时候,消费者的需求并不统一,甚至大相径庭,配给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难题。一些司机开车较多,需要买很多汽油,另一些却开得少。

一种解决办法依据每个消费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配给。内科医生和推销员会得到额外的汽油配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公众委员会(community boards)就有权向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发放额外的配给。但是这个中,偏袒和腐败的危险,尤其在爱国主义精神削弱的时候,是很明显的。一种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允许购物券自由交易。这给那些出售多余购物券的消费者带来了收入,同时也提高了买入购物券的消费者的。但白市(官方市场)不能鼓励生产者增加产出,要结束这种情况只有取消价格管制。

看到价格管制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会问为什么价格管制还会被实行,为什么有时价格管制甚至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答案是(在某种程度上),大众通常不能看到价格管制与它们所产生的问题之间的联系。生产商取消低价格生产线通常被理解成是对穷苦大众的冷漠无情而不会被理解成是价格管制的结果。但价格管制确实总能惠及一部分消费者,他们会强烈要求公众的同情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极力游说实行价格管制。最低工资会造成不熟练工人的失业,但它确实提高了仍然保有工作的贫困工人的收入;租金控制使年轻人找到出租的房屋变得更难了,但它确实为那些在价格管制颁布时已经租到房子的人们控制了房租。

当公众警觉到通货膨胀将要失控时,就会实行物价总水平管制(在多种商品上都实施价格管制)。在20世纪,战争通常是实行物价总水平管制的原因。那时,价格控制产生的积极的心里影响,至少在短期,可以说远远超过短缺、官僚主义、、配给造成的损失。通货膨胀率的飙升会造成疯狂抢购、罢工以及人们对那些被认为是受益于通货膨胀的少数族裔的仇恨,等等。价格管制将缓解这些威胁,尤其在爱国之情使人们都愿意遵守管制时。然而,一旦战争结束了,这些好处也就不复存在了。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战争期间的通货膨胀,很多也并不是由于抢购,而是由于带有通货膨胀倾向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造成的。从战时价格管制抑制了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价格上涨的层面上讲,价格管制只是把预期的日期推后了,把速率不变的通货膨胀变成了先慢后块的通货膨胀。而且,在战时价格管制之下,表面上的物价指数稳定只是一种幻象。价格管制会带来的一切问题——排队、逃避管制、、配给,向消费者提高了商品的真实价格,而且这些影响在计算价格指数时只被部分地考虑到。当价格管制被取消之后,被隐藏的通货膨胀就会显现出来。比如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测量出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当价格管制被取消之后,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12月,物价指数飞涨了18个百分点,为二十世纪年涨幅最大。

用物价总水平管制来控制通货膨胀是十分困难的,这部分是因为有些商品的价格会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有时会有意识地允许一些商品不受价格管制。只管制一些商品(比如钢铁、小麦、石油)价格的原因是这些商品至关重要,控制住它们的价格就能控制整体物价水平。但需求倾向于从被管制的部门转移到未被管制的部门,结果就是未被管制的部门物价上涨比先前更快。分配会根据物价改变,对于未被管制部门的供给将会增加,当然代价是提供给被管制的部门的供给减少。因为原来的被管制部门包括很多重要的原料生产企业,这些原料产出的减少,会带来令人十分焦躁的局面。这样,如果价格管制持续的时间很长,原本只想控制某些物品价格的会把它演变为全面的价格管制。这正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

困扰着物价总水平管制的第二个问题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是要一个简单的,看起来又很公平的呢,还是要一个有足够弹性来维持表面上的效率的呢?简单,要求保持大多数物价不变;但效率,要求频繁的调整。而且相关价格的调整,使官方的管制要服从于没完没了的游说和关于不公平的抱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这种矛盾就尖锐地凸显了出来。一开始,相关价格频繁地调整,这是经济学家们的建议,他们相信为了避免潜在的短缺和某些市场的扭曲,这是必须的。但是越来越多的投诉声称这项是不公平的,它并没能阻止通货膨胀,并且导致了1943年罗斯福总统著名的“坚守防线(hold-the-line)”指令,冻结了大多数物价。不论它作为经济政策有怎样的缺陷,这项指令本身是容易理解也是容易向公众推广的。

在和平时期施行价格管制很有可能是为了使通货膨胀率的降低变得容易些。在很长时间的通货膨胀后,如果引进一项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缓通货膨胀,很多物品的价格还会以较高的速率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尤其是工资还会持续上涨,因为劳动合同是长期的或者工人并不能立刻感知到政策的变化。这样就又反过来提高了失业率,减少了产量。用禁止工资上涨超过新的需求和价格的办法,价格管制可以减少通货紧缩的代价。从这个观点出发,约束性的货币政策,是治疗通货膨胀的主药,而价格和工资管制则是药用以缓解疼痛。虽然这在逻辑上是可以接受的,但结果通常并非如此。在公众的眼中,价格管制免除了货币部门(在美国是美联储)对于通货膨胀要负的责任。结果是,联邦要避免经济不景气的压力导致持续的甚至加速的货币过度供给。止痛药被误当成主药了。相似的情形曾经发生在11年的美国,尼克松总统施行管制的时期。尽管管制被赋予了正当理由,它们是为了“赢得时间”好让更加重要的抑制通胀的措施得以施行。但货币政策依旧是扩张性的,甚至比之前更甚。

对于价格管制的研究给我们好好上了关于自由市场的一课。仔细研究那些管制阻碍了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案例,我们会更加珍惜价格机制一贯的优雅和效率。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有效率的短期价格管制,对经济史公正的解读完美地说明了那些情况是如此至少。